高精度计量泵(如柱塞式、隔膜式计量泵,用于精确输送液体)长期闲置后,因内部部件锈蚀、密封件老化、管路堵塞、精度部件偏移等问题,可能导致流量不准、泄漏或无法运行。重新使用前需进行系统性检修,重点围绕机械结构、密封性能、精度校准、电气系统四大核心,具体工作如下:
一、外观与机械结构检修
整体清洁与状态检查
清除泵体表面灰尘、油污及残留介质,检查泵壳、电机外壳是否有裂纹、变形(尤其进出口法兰、泵头连接部位),地脚螺栓是否松动,确保安装稳固。
检查传动部件(如皮带轮、联轴器)是否完好,皮带松紧度是否合适(按压皮带挠度约10-15mm为宜),联轴器缓冲垫是否老化开裂,必要时更换。
核心运动部件检查
柱塞/活塞(柱塞式计量泵):
拆卸泵头,取出柱塞,检查表面是否有划痕、锈蚀或磨损(尤其与密封件接触的部位),用细砂纸打磨轻微锈蚀,严重磨损时需更换(柱塞精度直接影响计量精度)。
检查柱塞导向套间隙,若间隙过大(超过0.1mm),会导致压力波动和流量误差,需更换导向套。
隔膜(隔膜式计量泵):
检查隔膜(橡胶或PTFE材质)是否有裂纹、老化(如变硬、发黏)或分层,尤其边缘与泵头的密封部位,若隔膜破损会导致介质泄漏,必须更换同型号隔膜。
齿轮/蜗杆传动机构:
打开传动箱,检查齿轮啮合是否顺畅,齿面是否有磨损、点蚀,清理箱内油污和杂质,更换变质的润滑油(按手册型号,如L-CKC100中负荷齿轮油),油位需至规定刻度。
二、密封系统检修(防泄漏核心)
静态密封检查
检查泵头与泵体、进出口管路的法兰密封面,密封垫片(如丁腈橡胶、四氟垫片)是否老化、变形,螺栓是否均匀紧固,必要时更换新垫片并按对角线顺序复紧(避免偏载导致泄漏)。
动态密封检修
柱塞密封组件:
拆卸密封压盖,检查填料(如柔性石墨、PTFE填料)或机械密封的磨损情况,填料若硬化、失去弹性需全部更换,机械密封的动环、静环若有划痕需研磨或更换。
安装时确保密封件与柱塞同心,压盖松紧适度(以柱塞往复运动时无明显泄漏且阻力均匀为宜)。
阀组密封:
检查吸入阀、排出阀的阀芯与阀座密封面是否有磨损、异物(如介质结晶),用软布清洁后,手动按压阀芯检查密封性,必要时研磨密封面或更换阀组。
三、精度与功能校准
流量精度校准
按计量泵额定流量和冲程范围,进行“称重法”或“容积法”校准:
例如,设定冲程100%、转速50rpm,通过量筒收集一定时间(如1分钟)内输送的液体,计算实际流量,与理论流量(铭牌标注)的偏差需≤±1%(高精度泵要求≤±0.5%)。
若偏差超标,需调整冲程调节机构(如蜗杆、偏心轮),或检查是否因阀组泄漏、柱塞磨损导致流量损失。
压力稳定性测试
关闭出口阀门(缓慢关闭,避免水锤),启动计量泵,观察压力表示值是否稳定在额定工作压力(如1.0MPa),若压力骤降或波动过大,可能因密封不良、阀组卡滞导致,需排查修复。
调节机构功能验证
测试冲程调节旋钮、变频调速功能是否灵敏,从0%到100%冲程逐步调节,观察流量是否线性变化,若调节卡顿或流量无响应,需清洁调节丝杆、加注润滑脂,或检查变频电机接线。
四、管路与附件检修
进出口管路检查
清理吸入管路过滤器(如Y型过滤器),去除杂质、结晶,防止堵塞导致吸入量不足;检查管路是否有变形、腐蚀,尤其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路,壁厚减薄时需更换。
单向阀(若有)需拆卸检查,确保阀芯启闭灵活,无卡滞(如介质结晶导致阀芯无法关闭),否则会影响计量精度。
驱动电机与电气系统
电机检查:清理电机表面灰尘,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氧化、松动,用兆欧表测绝缘电阻(≥0.5MΩ),空载启动电机,听有无异响(如轴承磨损声),观察转速是否正常。
控制系统:检查PLC、变频器、流量传感器等控制元件是否正常工作,模拟信号输入(如4-20mA),验证计量泵是否按设定流量运行,校准传感器与泵的联动精度。
五、试运行与安全验证
空载试运行
断开进出口管路,启动计量泵,运行5-10分钟,检查各部件是否有异常振动、发热(电机温升≤60℃),密封部位是否泄漏。
带载试运行
连接管路,输送清水(或与介质兼容的清洗液),在额定压力和流量下运行30分钟,重点监控:
流量稳定性(用流量计实时监测);
密封件温度(如机械密封腔体温升≤40℃);
无泄漏、异响或压力波动。
安全装置检查
过载保护(如电机热继电器)、压力安全阀是否灵敏,设定值是否符合要求(如安全阀起跳压力为额定压力的1.1倍),确保异常时能自动停机或泄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