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自动智能计量泵(如电磁计量泵、机械隔膜计量泵等)是高精度流体计量设备,集成了电机、控制系统、泵头、传感器等精密部件,其存储条件直接影响设备性能稳定性和使用寿命。存储时需重点关注环境参数、部件保护、电气安全等方面,具体注意事项如下:
一、存储环境的核心参数控制
温度与湿度
温度范围:建议存储温度控制在5℃-40℃,避免极端温度(低于0℃可能导致泵头内残留液体冻结膨胀,损坏隔膜或泵腔;高于45℃会加速电子元件老化、橡胶件硬化)。
湿度要求:相对湿度需保持在30%-70%,潮湿环境(湿度>70%)易导致电机绕组受潮、控制板焊点氧化,引发短路或接触不良;过于干燥(湿度<30%)可能产生静电,干扰电子控制系统。
防护措施:潮湿地区需在存储区放置除湿机,干燥地区可适当加湿;设备需远离空调出风口、暖气管道等温度骤变区域。
洁净与防腐蚀
存储环境需清洁无尘,避免粉尘、油污、腐蚀性气体(如酸碱雾、有机溶剂挥发物)污染设备,尤其:
泵头(接触流体的部分)若沾染腐蚀性物质,可能导致阀体、隔膜腐蚀;
控制系统的接口、按键若积灰,会影响操作灵敏度或信号传输。
存储区需远离化学品仓库、喷涂车间等污染源,必要时将泵体用防尘罩(透气材质)覆盖。
二、设备部件的针对性保护
泵头与流体接触部件
排空与清洁:存储前需彻底排空泵头内的残留流体(尤其是腐蚀性、易结晶介质),用清水冲洗泵腔、阀门,避免介质残留导致阀体堵塞、隔膜老化(如含盐分流体结晶后会磨损密封件)。
隔膜与密封件保护:若长期存储(超过3个月),需在泵头内注入少量与介质兼容的保养液(如清水或专用润滑剂),防止隔膜(橡胶或PTFE材质)因干燥而龟裂;橡胶密封圈需避免与油脂类物质直接接触,防止溶胀。
电气与控制部件
断电与绝缘:存储前需断开所有电源连接,拔掉插头,避免电池(若有备用电池)长期放电导致损坏;控制板、传感器接口需用防尘帽密封,防止灰尘进入。
防振动与冲击:设备需放置在平稳、无振动的平台上(如橡胶垫减震),避免频繁搬运或堆叠重物,防止电机轴变形、控制板元件脱落(尤其精密传感器、显示屏等易损部件)。
电机与传动系统
长期存储(超过6个月)需定期(每3个月)手动转动电机轴或空载运行1-2分钟,防止轴承润滑脂凝固、齿轮啮合部位锈蚀卡滞。
电机绕组需保持绝缘状态,存储前可用兆欧表检测绝缘电阻(应≥50MΩ),若低于标准需烘干处理后再存储。
三、包装与存放规范
包装保护
未使用的新泵需保持原厂包装(防静电袋、泡沫缓冲、木箱),避免包装破损导致部件磕碰(如显示屏碎裂、泵头接口变形)。
已使用过的泵需单独包装:泵头用塑料袋密封,电机与控制部分用防潮膜包裹,易损部件(如流量传感器、电缆线)需单独用泡沫固定,防止运输或存储时磨损。
存放方式
立式存放:泵体需直立放置,避免倾斜或倒置(防止泵头内残留液体倒流至电机或控制箱),底部用托盘垫高(离地≥10cm),防止地面潮气侵蚀。
分类存放:不同型号的计量泵需分开存放,避免混淆;配件(如备用隔膜、单向阀、电缆)需与主机一同存放,并用标签标注型号、规格,防止丢失。
四、长期存储的维护与检查
定期检查
每1-2个月检查存储环境温湿度,调整除湿机或空调参数;查看包装是否完好,有无鼠咬、虫蛀痕迹(尤其电缆线、橡胶件需重点防护)。
对存储超过6个月的设备,需开箱检查:泵头有无锈蚀、密封件是否硬化、控制板有无霉点,必要时用干布擦拭,重新密封。
启用前预处理
存储后首次使用前,需拆除所有包装,检查泵头、电机、电缆是否完好;手动运行设备空载测试,观察有无异响、卡滞。
对液压驱动或机械传动的计量泵,需检查润滑油液位,不足时补充同型号油品;电气部分需重新检测绝缘电阻,确认无误后再通电调试。
五、特殊情况的应对
恶劣环境临时存储:若需在高温、高湿环境短期存放(≤1个月),需用密封箱存放设备,内置干燥剂(如硅胶干燥剂)和温湿度计,每日监测环境变化。
故障泵存储:维修后的故障泵需标注故障部位(如“隔膜破损”“传感器失灵”),单独存放,避免与完好设备混淆,且需提前排空残留介质,防止二次污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