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自动智能计量泵(如电磁计量泵、机械隔膜计量泵等)集成了精密机械传动、电气控制和流体输送部件,长期闲置时易因部件老化、介质残留、环境侵蚀等导致性能退化。其检修频率需结合存放环境、闲置时长及设备结构特点确定,具体建议如下:
一、常规存放环境(室内干燥、通风,无腐蚀性气体,温度10-30℃)
闲置1个月内:
存放前完成基础防护(如排空泵内介质、冲洗管路、断电),期间每2周简单检查1次:
外观是否有灰尘、水汽,泵体及管路接口是否密封完好;
电气控制面板是否覆盖防尘罩,无异物堆积;
存放位置是否平稳,避免泵体倾斜导致部件受力变形。
闲置1-3个月:
每1个月进行1次系统检修,重点包括:
流体输送系统:
检查泵头(隔膜、单向阀、密封件)是否有介质残留结晶或腐蚀,若有需用清水(或对应溶剂)冲洗,干燥后涂抹专用润滑脂(如食品级润滑脂,针对接触食品/医药介质的泵);
手动转动传动部件(如电机轴、偏心轮),检查是否卡顿,对轴承、导向套等部位补充润滑脂。
电气与控制系统:
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氧化,用干布擦拭后涂抹导电膏;
通电测试控制面板(不启动泵运行),确认显示屏、按键、指示灯正常响应,避免电路受潮。
计量精度部件:
检查调节旋钮、行程调节机构是否灵活,有无卡滞,必要时滴加少量润滑油(避免过量污染内部)。
闲置3个月以上:
每2周检修1次,增加以下关键操作:
启动电机空转(不输送介质)5-10分钟,使传动部件润滑,避免轴承干磨;
检查隔膜(机械隔膜泵)或柱塞(柱塞式泵)是否老化(如硬化、裂纹),弹性部件(如弹簧)是否因长期静置失去弹性;
对计量泵的管路接口、阀门进行启闭操作,防止阀芯粘连,确保通路畅通。
二、恶劣环境(潮湿、多尘、靠近腐蚀性介质或高温区域)
若存放环境湿度>60%、有粉尘/油污堆积,或温度波动剧烈(>35℃),需缩短检修周期:
建议每周检修1次,重点强化:
防腐蚀检查:泵头、管路等与介质接触的金属部件(如不锈钢、铝合金)是否锈蚀,塑料部件(如PVC管路)是否老化开裂,发现问题及时用除锈剂处理或更换密封件。
电气系统防护:电气柜内放置干燥剂并定期更换,检查线路绝缘层是否受潮老化(如发黏、脆化),必要时用热缩管加固接头。
介质残留处理:若闲置前未彻底清理泵内腐蚀性介质(如酸碱、盐溶液),需重新拆解泵头冲洗,防止残留介质持续腐蚀部件。
三、关键注意事项
核心防护目标:确保精密计量部件(如流量调节机构、单向阀)的灵活性,防止传动系统卡滞、电气系统短路,保障重启时计量精度(误差≤±1%)和运行稳定性。
重启前准备:闲置超过3个月的设备,启用前必须:
更换老化的隔膜、密封件及润滑油/脂;
校准计量精度(通过标准容器称重法或流量仪测试);
进行带介质试运行(低流量启动),检查有无泄漏、压力异常或流量波动,确认无异常后方可投入使用。
通过科学的检修频率和针对性维护,可有效降低全自动智能计量泵长期闲置的损耗,延长设备寿命并保证计量可靠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