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精度配比泵(用于精准控制流体比例输送,常见于化工、制药、食品等行业)结构精密,内部包含泵体、阀门、密封件、计量组件及驱动系统等,长期闲置时需针对其易损部件(如密封件、精密齿轮、传感器)采取专项防护,避免腐蚀、老化、卡涩等问题,确保再次启用时的计量精度和运行稳定性。以下是具体防护措施:
一、彻底清洁与内部排空
流体通道全面清洗
闲置前需彻底清除泵内残留的介质(尤其是腐蚀性、粘稠性或易结晶的流体,如酸碱溶液、浆料):
用清水或专用清洗液(根据介质特性选择,如有机溶剂清洗油污)循环冲洗泵体、管道及阀门,直至排出液无残留杂质;
对计量腔、齿轮啮合处等精密部位,可拆解后用软毛刷清理(避免划伤表面),确保无介质残留导致的堵塞或腐蚀。
排空与干燥处理
清洗后彻底排空泵内积水(通过打开排污阀、反转泵体等方式),防止水分残留导致金属部件锈蚀(如不锈钢泵体的点蚀)或密封件溶胀;
对无法完全排空的部位(如微小管路、阀门内腔),可通入压缩空气(经干燥过滤)吹扫30分钟以上,确保内部干燥。
二、核心部件的针对性防护
密封件与弹性部件保护
密封圈、隔膜等橡胶/塑料密封件易因长期受压、接触介质残留或环境老化而失效:
若泵体可拆解,将密封件拆下,用中性清洁剂清洗后,浸泡在专用保养油(如硅基润滑脂)中密封存放(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);
无法拆解时,向泵内注入少量食品级或专用润滑油(与泵的介质兼容性匹配),转动泵轴使润滑油均匀覆盖密封面,形成保护膜,防止密封件硬化、开裂。
精密计量组件防护
齿轮泵的齿轮、叶片泵的叶片等金属部件,需涂抹防锈油(如薄层气相防锈油),避免空气氧化导致锈蚀;若为陶瓷、玻璃等材质,需避免碰撞,用软布包裹后固定,防止碎裂。
计量螺杆、柱塞等精密配合件,需保持表面光洁,存放时避免异物接触,可套上专用保护套或用塑料膜密封。
驱动与传动系统保养
电机:断开电源,拆除电源线并密封接口(防止灰尘进入),电机轴端涂抹润滑脂;若为伺服电机,需定期(每3个月)通电预热10分钟,防止电容老化。
齿轮箱、轴承:检查润滑油油位,不足时补充同型号润滑油(如食品级齿轮油),并手动转动泵轴数圈,确保润滑油均匀分布,避免轴承干磨锈蚀。
三、外部防护与存放环境控制
外观与外壳保护
用干净抹布擦拭泵体表面,去除灰尘、油污,对金属外壳(如铸铁、碳钢)喷涂薄层防锈漆(尤其边角、接口处);塑料外壳需避免阳光直射(防止老化变色、脆化),可覆盖遮阳布或存放于阴凉处。
连接端口(如进出口法兰、接头)用盲板或密封盖封堵,防止灰尘、昆虫进入内部污染。
存放环境要求
选择干燥、通风、无腐蚀性气体的室内环境,相对湿度控制在40%-60%,温度保持在5℃-35℃(避免极端低温导致密封件硬化,或高温加速橡胶老化)。
远离振动源(如大型设备)、热源(如暖气、烘箱)和强电磁场(防止电子元件磁化),存放时用支架或托盘垫高,避免直接接触地面(防潮、防磕碰)。
四、定期检查与活性维护
短期闲置(1-3个月)
每月检查一次:查看存放环境温湿度,更换受潮的干燥剂;手动转动泵轴2-3圈(确保转动顺畅,无卡涩),检查密封件是否有渗油或硬化迹象。
长期闲置(3个月以上)
每2-3个月进行一次维护:
重新注入少量润滑油,转动泵轴使润滑到位,防止部件粘连;
检查密封盖、盲板的密封性,清理接口处灰尘;
对带电子控制系统的配比泵(如带PLC、传感器),通电检测控制面板、显示屏是否正常(每次通电不超过10分钟,避免电池亏电)。
五、重新启用前的准备
拆除所有防护装置(如盲板、密封盖、保护套),用清洁液再次冲洗泵体,去除内部残留的润滑油;
检查密封件状态,若发现硬化、裂纹需立即更换同型号、同材质的新件;
手动转动泵轴,确认无卡涩后,进行空载试运行(10-15分钟),观察是否有异响、泄漏;
按校准规程用标准介质(如清水)进行计量精度测试(如比例误差、重复性误差),确保符合要求后再投入使用。